返回
首页 > 旅游攻略

讲座摘要 | 旅地大讲堂“青年沙龙”第11期:国家公园与旅游发展(一)

时间: 2025-04-13

2025年3月28日,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线上公益学术交流平台——旅地大讲堂“青年沙龙”第十一期活动顺利举行。本次“青年沙龙”以《国家公园与旅游发展》为主题,邀请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谢冶凤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郑倩倩博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张洪超博士作为主讲嘉宾,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章锦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苏明明教授担任点评专家。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文彤教授主持了本期“青年沙龙”,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100余名师生在线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活动。

图片

图1主讲嘉宾、点评专家和会议工作人员线上合影

第一位主讲嘉宾是谢冶凤博士,她报告的题目是《中国自然保护地区域文化沉积机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谢博士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地不仅是一道生态屏障,更是承载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空间。现有研究虽揭示了保护地的文化特征,但缺乏对文化沉积过程的理论阐释。基于此,她融合文化沉积理论与四层一体理论,构建了“三驱三层”分析框架,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通过文献考证、空间数据分析和网络评论挖掘总结遗址层点位的空间聚集特征。研究揭示了政策驱动下的交通防御遗址、生产驱动下的茶文化遗产、精神驱动下的山水审美景观在时空维度上的交互作用。基于上述研究,谢博士提出该理论框架可进一步细化为“人地互动—文化产物—集体传承”的动态分析模型,并强调保护地文化遗产活化需通过遗址叙事重构、社区参与共建、数字技术赋能等路径实现。此外,她特别关注交通遗址作为“大一统文化”空间载体的特殊价值,建议在生态保护中重视古道的文化线路功能,通过修复活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图片

图2主讲嘉宾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 谢冶凤 博士、讲师

第二位主讲嘉宾是郑倩倩博士,她报告的题目是《国家公园社区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和实现路径: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郑博士指出,国家公园作为应用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管理体制,是协调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窗口,肩负着自然地保护体系和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郑博士运用行动者网络与路径依赖理论,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地,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国家公园社区共同富裕过程,揭示其生成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1)神农架国家公园经历了发展阶段的转变。林区政府和国家公园管理局持续发挥关键作用,乡村能人作用减弱,旅游企业作用增强,村民与行动者网络关联程度加深,文旅资源与生态产业释放出更强的溢出效应。(2)国家公园社区共同富裕是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3)内外因素影响下,国家公园社区共同富裕发展在某一路径上逐步强化,形成“生成—创造—锁定—解锁”的实现路径。

图片

图3主讲嘉宾2: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郑倩倩 博士研究生

第三位主讲嘉宾是张洪超博士,他报告的题目是《A Data-driven and Generalizable Model for Classifying Recreation Opportunities at Multiple Spatial Scales》。张博士指出美国公共土地游憩管理面临着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户外游憩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但管理效能难以跟上需求增速,导致保护地游憩服务供给质量出现区域性断层;另一方面,行政管辖权碎片化以及单一场域管理范式,难以应对景观尺度游憩流量溢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张博士深入探讨了户外游憩机会谱(ROS)的起源、结构和局限性,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将复杂变量简化为单个指标,构建了基于环境、管理和社会三大维度的ROS组合,建立了适用于户外游憩机会量化的普适性模型及跨区域适应性的标准化测算体系。其研究中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和跨尺度ROS模型,为户外游憩机会量化分析提供了新方法,有助于解决现有分类体系的空间异质性问题,为不同类型区域的游憩机会分类提供了参考。

图片

图4主讲嘉宾3: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张洪超博士、讲师

主题演讲结束后,两位点评人对三位青年学者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苏明明教授指出:谢博士研究中的文化沉积理论应用和创新性值得关注,尤其是遗址层、记录层和印象层的分析框架值得继续讨论,同时,建议她进一步探讨文化沉积理论在中国国家公园中的应用和推广。郑博士的共同富裕研究契合国家战略需求,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应用和影响机制的探讨具有深度,建议她未来更多关注社区的空间边界和生态补偿机制。张博士的游憩机会量化模型研究具有前瞻性,多元数据的应用和跨空间尺度的分析视角值得借鉴,建议他在游憩机会量化模型的研究中,考虑中国国家公园的特殊性,进行适应性调整。

章锦河教授认为三位博士的研究范式规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晰,尤其是研究选题均响应了国家战略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思考。同时,他建议谢博士在文化沉积研究中,进一步细化分类、分级和分区,关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未来保护和利用的方向。建议郑博士明确国家公园中社区的空间边界,在共同富裕研究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其影响机制和实现路径。建议张博士进一步考虑游憩机会图谱的跨区域适应性,探讨变量选取和模型应用的具体依据,结合中国国家公园的特殊性,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模型优化。

图片

图5点评专家:南京大学章锦河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苏明明教授

最后,文彤教授宣布旅地大讲堂“青年沙龙”第十一期学术活动圆满结束。

(撰稿人:张子彧、胡一玮、汪嘉森、李磊)

2025年4月2日

加载中~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X

苏ICP备12014991号-8

联系邮箱:18951535724

本站访客:443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