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两位大功臣是福建人:莆田李祖洪,龙岩王飞雪
导读:
莆田涵江人的北斗权威专家——李祖洪,他从事航天事业30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原副总设计师,历任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等职务,现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高级顾问。
龙岩长汀人的北斗将星——王飞雪,他的团队突破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全球系统建设中多项制约性的关键技术瓶颈,被北斗系统总师孙家栋院士誉为“李云龙式的团队”,为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太牛啦!23日上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点火升空!星耀全球!
至此,55颗北斗卫星环绕琼宇,正式宣告中国第一“巨星天团”,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宣告全面完成。
你可知道,55颗北斗“出道”的背后,有这些福建人!
北斗权威专家是莆田人——李祖洪
你知道吗?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现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
高级顾问李祖洪是咱们莆田人。他从事航天事业30年,历任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等职务。
李祖洪,男,1942年生,莆田涵江人。1961年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七机部(即航天部)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从事技术研究。从此,他在中国航天事业工作近30年,其间于1984年任所书记、第一副所长。1991年,调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会长。1992年被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李祖洪主管中国几个型号卫星的研制、生产、发射、在轨运行,并担任国家重要、重点卫星型号发射总指导与调度。
近年,由他主管发射的3个型号4颗卫星都发射成功并运行正常,其中为世人所熟悉的有中星22号、资源2号、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等;他还指挥并参与发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
龙岩长汀籍的北斗将星——王飞雪
作为55颗北斗“出道”的背后,中国“天团”级别的队伍中的一员,他中学曾就读于长汀一中,后考上国防科技大学,1998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于1999年和200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2003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是当时全军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
王飞雪,龙岩长汀人,1982年至1988年就读于长汀一中,8月考入国防科技大学, 1998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于1999年和200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2003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是当时全军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生导师,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顶层设计专家,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中美、中欧、中俄卫星导航兼容与互操作技术工作组(TWG)专家,863专家,专业领域多个期刊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委。
新华社的报道中,曾这样描述这位“北斗功臣”。在北斗问天征程上,每一个耀眼的年轮,每一座矗立的丰碑,都镌刻着他的名字——王飞雪。
1971年出生的王飞雪,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那时他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得知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工程地面设备研制,遇到重大技术瓶颈后,王飞雪和2名同学主动请缨,创造性地拿出一套全数字快捕精跟技术方案,“冒昧”地闯进我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陈芳允的家中,请求承担攻关任务。
而这个曾被一些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技术方案被他们历时3年、在一间10平米的小屋中一举攻克,成功研制出北斗一号,全数字快捕与信号接收系统,突破了长期制约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工程的瓶颈,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那一年,王飞雪24岁,解决了一众专家十数年,止步不前的技术难题,从此声名鹊起。与北斗结缘后这一干就超过了20年这些年里,王飞雪不但是北斗的见证者,更是奉献者。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和军队时空定位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技术挑战性。王飞雪从95年起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是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学科的主要创立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带领团队从3个人的课题组发展为近300人的北斗建设国家队,承担完成数十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型号装备研制任务,突破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全球系统建设中多项制约性的关键技术瓶颈,被北斗系统总师孙家栋院士誉为“李云龙式的团队”,为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视察国防科技大学,王飞雪作为专家代表向习近平汇报科研成果,了解到王飞雪是福建长汀人,风趣地说“杨成武老乡”。
(王飞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