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重点备考方向——常识
常识判断的考查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整体而言,近几年国考常识判断的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出题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排序题、判断正误题、对应题外,近几年出现了读图题、场景题等新形式。
第二,对于时政热点的考察频率越来越高,更加突出考生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的关注度。
第三,减少了单纯知识点的考察,多个知识点杂糅的趋势愈加明显,例如将文学与历史结合、将科技与时政结合起来考察。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为整套试卷的第一部分,20道题。可以看出,三类试卷中有很多题目是重合的,另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
第一,时政部分依然是重中之重,占据了5—6道题,尤其是2022年10月召开了党的二十D,三套试卷都考了3—4道与二十D报告相关的题。这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对时事内容要多多关注、加强积累。
第二,行政执法类法律题的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考察了8道题,其中新近颁布与修订的法律法规是考察重点,可见执法类岗位对于应聘人员的法律素质要求比较高。
第三,科技模块出题量2—4道,题目数量整体占比比较大。
第四,历史人文类型题目总体的出题量1—3道,与往年相比题量有所减少,以文学常识为重点。
第五,对地理的考察与时政要闻关联,比如对矿产资源的考查与2022年全国最大煤层气田在山西建成有关,“我国资源调配工程”与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全面开工有关。深度测查考生对热点背后所涉及的考点的了解程度。
第六,经济类的题目保持在1道题,以理解为主。
鉴于常识判断模块的特点,我们在备考中要做到:
1.抓住重点。政治(时事政治)、法律、科技和历史人文都是我们备考的重点。我们应该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仔细梳理,然后将其安排到每天的学习中。而对于相对次要的知识点,我们应该融入后半程复习中,这样既可以考点全覆盖,又可以突出重点。
2.重视真题。可能有的考生认为考过的题就不会再考了,因此不重视真题。其实,真题不仅应该做,而且应该多做,并且要深入研究。梳理几次历年真题,不仅能画出知识树,还能找到出题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