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美食推荐

龙岩市永定区传承客家家训助推平安建设

时间: 2025-04-29

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6日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枝,客家祖训家规蕴含有“和贵、规矩、向善、崇法”的“和”文化,在新时代的平安建设工作中,愈发显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法治精神。

2015年以来,龙岩市永定区充分发挥客家“和”文化优势,推进平安区乡村三级联创,夯实平安永定、法治永定建设基础。通过传承发挥客家家训“和”文化作用,有力地推进平安永定建设。

2013年来,永定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6%,连续5年无民转刑案件发生。2015年来,连续两年群众安全感测评居全省、全市前列。全区共有16个乡镇被评为平安和谐乡镇,256个村居被评为平安和谐村居,近30余万百姓享受到平安三级联创“三个10%”的平安福利。

体验活动 永定客家美食_永定客家文化_永定客家风俗活动

组织小学生参观客家家训馆

兼收并蓄

深度挖掘“和”文化内涵

“为士者敦诗书崇礼让”的黄氏家规;“孝友睦姻,六行皆藏;礼义廉耻,四维毕张”的陈氏家训;“勤俭乃居家之本”的赵氏祖训;“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廉洁奉公,是居官良法。”的林氏家训……今年10月,记者在永定区湖坑镇“庆成楼”的客家家训馆参观时,这一段段客家家训仿佛是德高望重的长者的谆谆教诲,响彻耳际。

“永定区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土楼文化等‘和’文化内涵及红色文化基因,我们通过精心搜集整理布置,才有余庆楼今日的面貌。”永定区综治办陈建和告诉记者,2014年6月15日,全国首个客家家训馆在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庆成楼开馆,面积300多平方米,以“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为主线,通过族谱、图片、书法和部分实物形式,展出永定境内100多个姓氏中的32个姓氏的祖训家规,以及永定客家族谱中有记载祖训家规的19个姓氏族谱,32帧名居、名祠家训图片,14幅家训书法作品,已吸引上百万人次前来参观。

这座展馆的建设是永定区“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厚德永定”目标的重要实践。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永定区通过制定下发《“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厚德永定”实施方案》,深度挖掘全区客家文化、土楼文化、“和”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在全社会树立“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的良好风气。

永定区综治委还制定下发《关于发挥客家传统文化优势推进平安区乡村三级联创的通知》,通过开展“我的家训家规”“我的家风故事”“十佳优秀族规家训”及“一村一姓氏家规、一村一祖祠祖训、一村一楹联诗词、一村一历史典故、一村一山歌俗语”等征集评选活动,深度挖掘客家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寻找传统文化与平安文化结合点,大力弘扬和挖掘客家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推动平安文化建设。

成风化人

客家文化融合于平安创建

人们常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自从2015年10月13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推出了“福建龙岩客家家训”系列专题片,让永定的客家家训着实火了一把。永定区政法综治部门如何继续“添一把火”呢?

近年来,永定区的客家家训宣传工作从线下走到线上,从单一走向多元。湖坑镇南溪村设立了“和文化”家训馆,峰市镇河头村将全村10余个姓氏的祖训图文并茂展现于文化长廊,湖雷镇上南村将祖训家规刻在农民公园的一块石头上……如今在永定,客家祖训还被推广运用于平安和谐校园、平安和谐村居建设,在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化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永定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客家文化在平安永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部门实际举行一大批宣传活动,并充分发挥村居群众文艺宣传队作用,组织创作一批弘扬客家“和”文化的节目,在春节、元宵、“作大福”重阳等传统佳节和民俗活动期间演出,让群众在体验传统佳节的同时感受客家“和”文化的熏陶。

“开展祖训家规每周一推送活动、祖训家规进村居活动、讲好祖训家规活动,通过集中宣传、立体宣传、多元宣传,让客家家训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永定区综治办陈建和告诉记者,目前,已在279个村居均设有客家家训“和”文化宣传教育室,45个美丽新农村示范村建有“和”文化农民公园。

湖坑镇南江村是永定出了名的“明星村”,曾获得“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福建省文明村”等多项荣誉。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告诉记者,村里设有“平安和谐”文化宣传室,专门用来调解各类纠纷,效果显著。

德法共治

探索“客家风味”司法模式

祖训家规具有良好的道德约束效应,更具柔性和温情,更与法治的功能不谋而合。祖训家规在重塑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乡村社会治理中具有独特作用。

“客家家训是优秀的‘家法’,法律条款是崇高的‘国法’,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是我们探索的重点。”永定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选海介绍道。

近年来,永定区政法综治部门积极宣传运用祖训家规,引领村民遵守乡村秩序,培育新风良俗,参与平安和谐乡村创建。

2017年4月7日,龙岩市永定区法院岐岭法庭审结了林某与游某离婚纠纷案件,首次将客家祖训家规写入判决书,并当庭向双方当事人宣读,这在龙岩法院系统尚属首例。

“为官必廉,不近声色,不溺货利……”这些镌刻在客家土楼楹联上、写在客家人族谱上的祖训家规,已成为龙岩市检察机关开展法治教育的利器。

永定区法院倡导法官运用客家家训开展诉前调解、审判执行工作,使司法别具“客家风味”;永定区检察院将客家祖训纳入检察公诉,写进起诉书;永定区公安分局在区公安分局和各乡镇派出所打造充满客家家训“和”文化氛围的“和解室”;永定区司法局按纠纷类别整理出适用各种纠纷调解的祖训家规编印成册发放给调解人员……

在新时代,永定客家“和”文化将为促进“厚德永定”“平安永定”建设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陈章群 通讯员 陈建和)

点评:弘扬客家家训 助推平安建设

龙岩市永定区是纯客家县。客家文化、土楼文化、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祖训家规是其精髓,其核心是儒家“仁义礼知信、温良恭俭让”。尽孝悌、睦宗族、崇守信、息争讼、戒暴戾……客家祖训蕴含的丰富法治文化、平安和谐文化,这些镌刻在方圆土楼门厅、楼堂的俯拾皆是的祖训家规,成为客家人自觉遵守的规则和高度认同的价值观。

平安建设需要平安文化、法治文化的支撑,客家家训饱含和贵、规矩、向善、崇法内容,对老百姓具有很好的道德教化作用。社会治理的优势在于更多地运用协商、契约、道德、习俗等社会内生机制,更少地使用管控、命令、禁止等强制手段,比起生硬的法律法规,祖训家规要柔和许多,在处理矛盾纠纷中,群众更容易接受,能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好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永定区综治办结合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厚德永定”决策,依托客家家训馆、客家廉政文化馆、和文化室(公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弘扬客家祖训家规,为推动永定区平安区乡村三级联创发挥了独特作用。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中,永定区综治办将加大客家祖训家规的宣传运用,重拾家训家教,努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永定”发挥积极作用。

(龙岩市永定区政法委副书记 王选海)

加载中~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X

苏ICP备12014991号-8

联系邮箱:18951535724

本站访客:17516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